第75游骑兵团

美国陆军第75游骑兵团(75th Ranger Regiment),常被简称为游骑兵(Rangers),美国陆军的正式编制单位,是现代的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由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USASOC)统筹,有三个营,总部位于佐治亚州本宁堡(Fort Benning,GA)。其各级士官,皆需要通过游骑兵学校的训练,得到游骑兵臂章,方能加入此部队。

完成游骑兵训练后,将会被授予游骑兵章,但这仅是表明具有游骑兵资格。只有加入美国陆军第75团才是通常意义上的正统传承游骑兵。

游骑兵属于轻装步兵,和骑兵并无任何关联。它可以运用各式交通工具迅速进入战区执行任务,因此往往在其它特种部队抵达之前,游骑兵就已经完成了任务。游骑兵是精英部队,同时也是特种作战支援部队。

目录

 [显示

编制[编辑]

目前美国唯一的一支游骑兵部队为陆军第75团(75th Regiment) 第75游骑兵团下辖三个营。第一营1974年1月建立于本宁堡,现驻扎于佐治亚州的亨特陆军机场;第二营1974年10月建立于并现驻扎于华盛顿州路易斯堡;第三营1984年建立,现与团部驻扎于本宁堡

每营均包括3个步枪连及1个营部连,每个步枪连包括一个连部排、三个步枪排和一个重武器排。美国陆军第75团标志为黑色背景的戴贝雷帽的骷髅头。

沿革与历史[编辑]

游骑兵属于轻型步兵,有着悠久的历史。200多年前,为应付印第安人的突袭,英国殖民者就在美洲大陆上组织了小型侦察骑兵队,他们被视作游骑兵的前身。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期间,游骑兵部队常与正规军协同作战,或深入敌后展开游击战,取得傲人的战绩。

不过,美军过去没有游骑兵部队的正式编制,这些游骑兵部队大多不是常设单位,在战争结束后都被解散了。

滇西缅北战役[编辑]

目前第75游骑兵团的前身:是二战时在缅甸作战的一支美军5307部队。1943年,盟国决定组建一支地面部队,作为在缅甸作战的中华民国军队的先头部队。

根据这一代号为“圆桌武士”的计划,美国组建了一支有2900人的特种部队——第5307混合支队。这支部队由法兰克·麦瑞尔准将指挥,因而又被称作“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臂章中同样有青天白日圆徽。

麦支队在印度接受了2个月的游击战和丛林战训练后,于1943年3月进入缅北战区,任务是潜入日本军后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由于要与国民革命军缅甸战区联合作战,因此麦支队的队徽上加上了当时国民政府军的青天白日军徽。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麦支队参与了大小三十几次战役,遇到过不少险情,但大都在国民政府军的支援下化险为夷。1944年2月下旬,国民政府军进攻瓦鲁班,与日军正面作战。麦支队则渗入日军后方进行破坏,不料在瓦鲁班附近遭遇日军两个中队袭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美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国民政府军将领孙立人立即派兵救援,重创日军第18师团,将麦支队解救了出来。

此战让美军对孙立人将军感激不已,直到今天,麦支队协会在每年的年会上都要展示孙立人将军的照片。麦支队最艰苦的战斗也是最后一场战斗是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麦支队与中华民国军队共同进攻密支那。不料在作战中,麦支队遭日军优势兵力突袭,陷入险境,又是中华民国军队孙立人将军及时支援,美军才突围成功。

改编正式建制[编辑]

二战结束后,战功卓著的麦支队被改编为美军第75步兵团,成为美军正式编制内的一支王牌部队。

1973年,美军决定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时,美国陆军对各国的特种作战战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麦支队在二战时期与中华民国军队并肩作战的战例最有典范性。因此,美陆军参谋长下令在第75步兵团基础上扩展组建游骑兵部队,当年麦支队的青天白日徽章也一并保留下来,以纪念那段历史。美军游骑兵部队还将当年与中华民国军队联合作战中的经验作为座右铭: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开路先锋。

美军第75游骑兵团与三角洲特种部队、海豹特种部队合称为美军三大特种部队。该部队认为最辉煌的战史莫过于与中华民国兄弟部队共同击败了日本侵略军,而中华民国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对这支美军部队曾有“救命之恩”,因此该部将中华民国国徽永远铭刻于第75游骑兵团徽章上,以示两国人民不忘那场重要的战争。

游骑兵格言:游骑兵,做开路先锋![编辑]

第75游骑兵团上校在伊拉克

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战役中的奥马哈海滩Dog White sector上,面对德军的猛烈机枪火力,诺曼·柯塔将军(29师指挥官)找到了麦克斯·施耐德少校(游骑兵第五营指挥官)。

诺曼问:“这是哪支部队?”,有一名士兵大喊:“游骑兵第五营!”,之后诺曼·柯塔回答:“好吧,游骑兵,做先锋!”(Rangers, lead the way,也译作:游骑兵,带头!)从此,这句话就成了游骑兵的格言。虽然这句话为更多人熟知,但还有下半句“勇往直前(All The Way!)”。

通常在一位游骑兵说出“Rangers, lead the way”之后,另一位就会接上“All The Way!”

整句话的意思是:“游骑兵开路先锋,勇往直前(Rangers, lead the way,All The Way)”。这句话也成为游骑兵之间鼓舞士气的格言。

徽章[编辑]

游骑兵部队的标志包括他们的黄褐色贝雷帽与飘带状臂章。

他们的队徽左上角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徽章,右下角是一枚“缅甸之星”,旨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游骑兵部队的前身5307混合支队与当时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在缅甸战区的作战经历。

中央红色闪电象征游骑兵善于的突击作战。红白蓝绿四色代表5307四个数字。

历史[编辑]

二战的游骑兵部队[编辑]

1942年6月8日,第1游骑兵营正式组建。[1]1942年,50名美军游骑兵陪同英国突击队参加了迪耶普突击战

1944年,第2及第5游骑兵营培训完随即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第2营负责进攻奥克角,摧毁射程远达犹他、奥马哈滩头的重炮阵地。而第5营曾陪同第1步兵师第29步兵师奥马哈海滩登陆。

现代游骑兵[编辑]

由于对于训练有素的快部反应部队有一定需求,时任陆军参谋长克雷顿·艾布兰计划组建一支级的游骑兵部队。第1游骑兵营于1974年1月31日正式组建。[2] 第2游骑兵营则于同年的10月1日正式组建。[3]1984年10月3日,团部及第3游骑兵营正式组建。[4]

在1983年10月1日和2日第75游骑兵团参与了紧急狂暴行动,以危险的低空伞跳的方式突击抢占萨利内斯国际机场,以让美军运输机得以卸下增援的第82空降师及物资。并解救被困当地的美国公民。[5]其后亦参加了入侵巴拿马的行动。

1993年,联合国介入索马里事务,但很快的这项行动开始演变成一军事行动,也就是美方代号“邪灵蛇行动”。1993年8月3日第75游骑兵团第3营被部署至当地。[4]其后,第3营及三角洲特种部队企图在摩加迪休逮捕两名艾迪德高阶幕僚。但最终却演变极为激裂的巷战。虽然成功逮捕目标,但百余名士兵在深陷敌阵中无法脱离,并面对数千名民兵的围攻。直至第二天,在友军救援下才成功突围。最终,联合国部队于1994年3月6日撤出索马里。[6]

其后,第75游骑兵团也参与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制式装备[编辑]

轻兵器[编辑]

手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9  意大利
格洛克17  奥地利
格洛克18  奥地利

冲锋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HK MP5  德国

步枪/卡宾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16A4  美国
M4/M4A1  美国
Mk 18 CQBR  美国
HK 416  德国
Mk 16
Mk 17
 比利时
M14  美国
Mk 14  美国

狙击步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24 SWS  美国
Mk 11  美国
M107  美国

机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249 SAW  比利时
M60  美国
M240  比利时
Mk 46  比利时
Mk 48  比利时
M2HB  美国
M134  美国

霰弹枪[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870  美国
M590  美国
M1014  意大利

榴弹发射器[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203  美国 可下挂在M16M4
Mk 13  比利时 可下挂在Mk 16及Mk 17上
Mk 19  美国

反坦克武器[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136 AT4  瑞典
卡尔·古斯塔夫M3  瑞典
FGM-148标枪导弹  美国

便携式地对空导弹[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FIM-92刺针导弹  美国

手榴弹[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67  美国
M84  美国
M18  美国

地雷[编辑]

武器名称 原产地 备注
M18A1阔剑地雷  美国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75%E6%B8%B8%E9%A8%8E%E5%85%B5%E5%9C%9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